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作者:赵瑾(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对外开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外贸发展成就斐然,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发展成果显著,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稳步推进,全球经济合作网络持续拓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等态势,中国正在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第一,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中国大市场机遇。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截至目前,我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相继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扩大优质产品进口,举办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成为促进世界各国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不久前闭幕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超过8亿,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可以说,“中国大市场”正在成为“世界大机遇”。
第二,促进深层次改革的制度型开放,为世界提供中国制度型开放机遇。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我国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推动制度型开放。2013年以来,我国已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1个自由贸易港,覆盖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例如,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证照分离”等。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面向未来,锚定“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这个目标,我国将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施好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将为世界提供中国制度型开放机遇。
第三,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提供深化国际合作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我国积极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与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面向未来,我们将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谈判,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推动各国各方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欧阳恩良(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必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1.深入学习领会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强化理论武装淬炼政治品格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首先要学深悟透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中,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以战略思维作决策,以历史思维鉴古今,以辩证思维观大势,以系统思维揽全局,以创新思维促发展,以法治思维保安全,以底线思维控风险。坚持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静止地、片面地、零乱地、彼此孤立地观察事物,处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把握和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阶级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之中。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报告既深刻论述了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思想内涵,同时从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各个方面阐明了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实践路径。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有机融合、相互贯通,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的党的政治建设基本原则和要求,始终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学深悟透,把握好党的政治建设基本原则,保持党的政治本色,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质高效,确保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政治高度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成功密码。“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坚定的历史自信和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有利于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推动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把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坚定党性原则,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到制定政策、推进工作中去。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设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3.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丰富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世界宣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既需要筑牢思想根基,把稳政治方向,同时也需要掌握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强本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必须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一系列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深刻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使命。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切合中国实际,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在实践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将人民民主作为应有之义,将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为战略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推进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4.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意蕴,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们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去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刻阐述,充分体现了爱国精神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中国气派与世界情怀的高度统一。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之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对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进行过重要论述。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凝聚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既超越了国家、民族、党派的主体差别,也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牢固的价值纽带。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22ZDA036〕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06版)